襄樊市为古老乐器----古筝,勇于创新的突出代表王中山
古筝第一人” “筝坛神手” “古筝巨匠” “天下第一快手” ------王中山
古筝一个源于公元前200多年的古老乐器,经过两千多个春秋的洗礼,仍然散发着夺人的魅力!而这份魅力并不只是人们对远古的神秘向往,更多的是它带给了人们当下的艺术体验。应当说,这与古筝艺术家尤其是当代古筝艺术家们对筝乐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密不可分。赵玉斋在其20世纪50年 代创作的《庆丰年》一曲中,首次运用了“双手抓筝” 的形式;赵曼琴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快速指序体系[1]……,这些筝家的探索和实践都对古筝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王中山作为新一代的古筝艺术家,无论在古筝艺术的继承发展,还是探索创新方面,都有着颇多独到之处,是当代筝坛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突出代表。
作为乐器艺术,演奏技术与艺术创作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而王中山不但在古筝演奏技术和艺术创作两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与创新, 且将两者有效融合,力求演奏与创作同步。这正是他对筝乐艺术的最大贡献所在。
王中山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创新对于器乐艺术的创新而言,演奏技术的创新显然是最为直接和直观的。成功的演奏技术创新可以对艺术自身表现力构成直接的突破。传统古筝 演奏技术已具有完善和丰富的综合特征,但其中仍有一些具备发展和突破潜质的“需求点”。而王中山对古筝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正是从这些“需求点” 入手。以其表现目的为依据,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两类:
以提高技术表现手段为主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运用所谓“以提高技术表现手段为主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运用”,是指所出现的新技术主要是加强演奏技术的表现能力,其目的和最终作用是提高或完善古筝在演奏技术方面对多方面艺术需求的适应能力。属于这类的新演奏技术主要包括“快速指序技 术”、“双手摇指技术”及“轮指技术”。
(1)快速指序技术的发展运用快速指序技术最早是由筝家赵曼琴先生所创定的。这一技术的开创对古筝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对现代筝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其影 响力颇为深远。新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性的可行程度和广泛性。由于王中山在其演奏中大量运用快速指序技术,直接促进了筝界对这一新技术的普遍认可。更为重要的是,王中山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将其运用到左手的演奏中。这种向左手的“移植”,是对左手综合表现力的直接突破创新,亦直接引导了快速指序技术速发展应用。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左手“快速指序技术”的独立化运用,王中山将右手戴义甲的做法同时“引入”到左手上来,并采用同右手一 样的“指甲内带”做法,使得左手在具备传统演奏技 术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技术表现手段,且在展现新技术时与右手“并驾齐驱”。从一定意义上说,快 速指序在左手中的应用,亦直接带动了左手其它技术的更新步伐,具有“牵一发、动全局”的意义。
(2)双手摇指技术的创新运用王中山将最初主要用于右手的快速指序发展移植到左手这一创新之举引导了左手更多的技术创新。更多其他原本在传统演奏技术中右手所独有的技术被运用到左手演奏当中来。双手摇指技术即是在这一理念中出现的。在王中山创作的《云岭音画》中即可以看到运用双手摇指技术的段落。双手摇指技术显然使得古筝在表现长线条音乐时有了更多音域表现空间,对于丰富音乐的乐思发展力和艺术表现力均有所帮助。
(3)轮指技术的创新运用古筝轮指技术是王中山的又一个技术创新。 这一技术源于琵琶及古典吉他。它的艺术表现力 类似古筝中的摇指,适宜演奏长线条的旋律音调。 但轮指与摇指在音色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轮指具有声音松弛、表现力更为灵活等特点。王中山在 1986年首次演奏了运用这一技术的由其改编的《彝族舞曲》。而在《云岭音画》中亦有大量的运用。另外,王中山将轮指细划为正轮、反轮、循环轮多种轮奏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音乐表现需求。同时,如同 双手摇指一样,轮指亦应用于左手。而当双手同时 采用轮指时,则有利于拓展音乐的纵向空间表现 力。相对前两种技术创新手法,轮指技术的运用对 于古筝有着更加鲜明的创新性,它的引入为古筝带来了崭新的音色表现力。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
电话:0710—3561668 QQ:46298314 20830621
联系人:13476410796(谢老师) 18934611020 (王老师)
樊城区松鹤路地址:松鹤路小学旁(松鹤小学对面)
樊城区长虹路地址:建设路《云飞商务楼》3楼
乘车路线:乘坐2、3、9、10、13、25、26、511、517、530、532、533、534路公交即到